海绵城市建设 必须把生态循环放在重要位置

本报记者 侯国胜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7-06-11 09:45

日月湖的亲水栈道、汉梁公园的人工湿地、运河水碧波荡漾……2016年,我市入选河南省海绵城市省级试点。如今,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取得扎实成效。

海绵城市既是一种城市形态的生动描述,更是一种雨洪管理和生态治水的哲学、理论和方法体系,是以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为导向,用生态学的原理、用区域生态规划的方法以及景观设计学的途径和技术,实现生态防洪、水质净化、地下水补给、生态修复、生物保护、气候调节和人居环境改善等综合目标。

海绵城市建设必须把生态循环放在重要位置,要真正把“生态治水”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采用多元系统水环境提升战略,打造“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的生态景观系统。

这,是几位政协委员高度关注的话题,也是他们的共识。

要树立“生态治水”理念

“海绵城市建设为解决城市水问题开拓了新的思路,有助于实现由‘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的转变,对于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修复城市水生态、实现雨洪利用、促进城市水系统良性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政协委员、商丘市公正工程质量检测公司负责人陈宁说。

他认为,商丘如今不断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步伐,取得了很大成效,老百姓交口称赞,这是民心工程。但今后建设中,必须要树立“生态治水”理念,编制海绵城市规划。放眼全国,如今,城市开发中所面临的“三水”问题日益突出。在海绵城市的开发规划和建设中,应树立新思路、新理念,推进由灾害管理向资源化、生态化管理的转变,将城市开发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有效结合,发挥综合效益。建议根据自然特性、降雨气象、水资源开发、河网水系布局、城市开发建设强度等特点,以建设海绵城市为目标,合理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城市防洪排涝标准、雨洪利用率等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完善建成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等三大系统,采用源头消减、中途传输、末端调蓄等多种手段,以所在流域和区域防洪排涝格局为基础,针对各区域不同的“三水”问题,结合河道水库、湿地绿化、基础设施、房产开发等相关要求,采取综合措施,实现内涝治理、雨洪利用、生态修复的综合效益。

建设标准修订要科学

市政协委员、商丘市物业管理协会会长邹航说,根据规划,2018年年底,我市将基本完成市区建成区雨污分流改造任务,市区建成区基本实现所有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利用。到2019年,我市城市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标准要求。

邹航说,达到这个标准应该不太难,但围绕这个标准,必须科学修订完善适宜于我市的应有标准。因此,首先,要开展建设标准修订,指导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三大体系之一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是相对比较新的建设理念,提倡从源头消减,建成各种“海绵体”,减少雨水的排放总量。因此,要按照控制指标的要求,积极开展各类建设标准和导则的修订工作,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和要求纳入建设标准体系内,全面指导海绵城市建设。同时,在建筑小区开发中,增加透水铺装率、雨水控制率(类似于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主要指标,强化指标的约束性,并明确提出建设目标和要求,推荐可采用的雨水再利用的工程措施,并且要明确提出绿地综合利用的目标和方式、构建要点、具体措施以及适应本地区的技术途径和方法等,还要在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等环节将海绵城市相关工程措施作为重点审查内容。

要修复与新建并重

“建新的,还要注重保护、修复已有的。要做到修复与新建并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态建设的可循环。”市政协委员、市酒店饮食业商会会长郭文明说。

他认为,在新建小区中,要设计建设一些微型湿地和蓄水空间,并将储蓄的雨水通过简单处理后用于小区绿化养护、马桶冲水、洗车等,建设“海绵社区”;要建成一定规模的下沉式公共绿地或公园,平时可作为居民的休闲场所,暴雨期作为滞蓄雨水的空间,缓解城市雨水管网和河道排水压力,形成“海绵公园”。特别是城市道路建设,必须采用透水性好的材料,减少道路积水,路两边绿化带最好采用下沉式,建成“海绵道路”。

他还特别提出,路两旁的树坑尽量不要用透气性差的材料遮盖,也不要用虽然透气性好、但不可降解有污染的材质,最好种生命力强的绿植,既美观又生态环保。因为,市区树坑数量大,都这样做,对海绵城市建设大有裨益。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海绵城市建设 必须把生态循环放在重要位置
2017-06-11 09:45   本报记者 侯国胜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日月湖的亲水栈道、汉梁公园的人工湿地、运河水碧波荡漾……2016年,我市入选河南省海绵城市省级试点。如今,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取得扎实成效。

海绵城市既是一种城市形态的生动描述,更是一种雨洪管理和生态治水的哲学、理论和方法体系,是以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为导向,用生态学的原理、用区域生态规划的方法以及景观设计学的途径和技术,实现生态防洪、水质净化、地下水补给、生态修复、生物保护、气候调节和人居环境改善等综合目标。

海绵城市建设必须把生态循环放在重要位置,要真正把“生态治水”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采用多元系统水环境提升战略,打造“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的生态景观系统。

这,是几位政协委员高度关注的话题,也是他们的共识。

要树立“生态治水”理念

“海绵城市建设为解决城市水问题开拓了新的思路,有助于实现由‘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的转变,对于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修复城市水生态、实现雨洪利用、促进城市水系统良性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政协委员、商丘市公正工程质量检测公司负责人陈宁说。

他认为,商丘如今不断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步伐,取得了很大成效,老百姓交口称赞,这是民心工程。但今后建设中,必须要树立“生态治水”理念,编制海绵城市规划。放眼全国,如今,城市开发中所面临的“三水”问题日益突出。在海绵城市的开发规划和建设中,应树立新思路、新理念,推进由灾害管理向资源化、生态化管理的转变,将城市开发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有效结合,发挥综合效益。建议根据自然特性、降雨气象、水资源开发、河网水系布局、城市开发建设强度等特点,以建设海绵城市为目标,合理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城市防洪排涝标准、雨洪利用率等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完善建成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等三大系统,采用源头消减、中途传输、末端调蓄等多种手段,以所在流域和区域防洪排涝格局为基础,针对各区域不同的“三水”问题,结合河道水库、湿地绿化、基础设施、房产开发等相关要求,采取综合措施,实现内涝治理、雨洪利用、生态修复的综合效益。

建设标准修订要科学

市政协委员、商丘市物业管理协会会长邹航说,根据规划,2018年年底,我市将基本完成市区建成区雨污分流改造任务,市区建成区基本实现所有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利用。到2019年,我市城市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标准要求。

邹航说,达到这个标准应该不太难,但围绕这个标准,必须科学修订完善适宜于我市的应有标准。因此,首先,要开展建设标准修订,指导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三大体系之一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是相对比较新的建设理念,提倡从源头消减,建成各种“海绵体”,减少雨水的排放总量。因此,要按照控制指标的要求,积极开展各类建设标准和导则的修订工作,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和要求纳入建设标准体系内,全面指导海绵城市建设。同时,在建筑小区开发中,增加透水铺装率、雨水控制率(类似于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主要指标,强化指标的约束性,并明确提出建设目标和要求,推荐可采用的雨水再利用的工程措施,并且要明确提出绿地综合利用的目标和方式、构建要点、具体措施以及适应本地区的技术途径和方法等,还要在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等环节将海绵城市相关工程措施作为重点审查内容。

要修复与新建并重

“建新的,还要注重保护、修复已有的。要做到修复与新建并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态建设的可循环。”市政协委员、市酒店饮食业商会会长郭文明说。

他认为,在新建小区中,要设计建设一些微型湿地和蓄水空间,并将储蓄的雨水通过简单处理后用于小区绿化养护、马桶冲水、洗车等,建设“海绵社区”;要建成一定规模的下沉式公共绿地或公园,平时可作为居民的休闲场所,暴雨期作为滞蓄雨水的空间,缓解城市雨水管网和河道排水压力,形成“海绵公园”。特别是城市道路建设,必须采用透水性好的材料,减少道路积水,路两边绿化带最好采用下沉式,建成“海绵道路”。

他还特别提出,路两旁的树坑尽量不要用透气性差的材料遮盖,也不要用虽然透气性好、但不可降解有污染的材质,最好种生命力强的绿植,既美观又生态环保。因为,市区树坑数量大,都这样做,对海绵城市建设大有裨益。

责任编辑: zc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睢阳区公用事业局:这段华夏路绿化树和路灯都在考虑中
高高兴兴搬新家 为何电价如此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两城”联创在行动
非遗产品网销俏 贫困...
酷暑难耐哪里去 纳凉...
超载了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